欢迎来到金达范文网!

2023年度七律长征教案整理5篇【通用文档】

时间:2024-02-01 10:00:19 来源:金达范文网

七律长征教案整理一、教材分析1.内容上:本课是毛泽东在红军长征胜利结束时写下的一首诗。全诗生动地概述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赞颂了中国工农红军的革命英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七律长征教案整理5篇,供大家参考。

七律长征教案整理5篇

七律长征教案整理篇1

一、教材分析

1.内容上:

本课是毛泽东在红军长征胜利结束时写下的一首诗。全诗生动地概述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赞颂了中国工农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2.表达上:

这是一首七律诗,全诗共八行,每行七个字,每两行为一句,共四句,分首联、颔联、颈联、尾联。中间两句对仗,压“an”韵。全诗运用了总分的写法,一句总写红军不怕远征难,二、三四句分写了红军不怕困难,运用了比喻、拟人、夸张、对比等手法,用词精当,气势磅礴。

3.教材中的位置:

本课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十五课,在教材的第八单元,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领略毛泽东的风采。本课是本单元的第一课,展现的是毛泽东的伟人风采和诗人风采。

二、学习目标

1.认识三个生字,会写三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远征”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诗意,感受毛泽东及其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对诗句意思的理解,感受到中国工农红军在毛泽东的领导下战胜艰难险阻的大无畏精神、英勇豪迈的气概和胜利后无比喜悦的心情,领略毛泽东作为诗人的豪情和作为一代伟人的博大胸怀和高昂气质。

教学难点:理解二、三句诗的意思并体会蕴含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过程

(一)了解背景,激情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板书《七律·长征》)

师:请你来读读课题。

师:七律是七言律诗的简称,长征是这首诗的名字。所以在读的时候,中间应略有停顿。谁再来读?

生:七律、长征。

师:对于长征,你有哪些了解?

生:长征是共产党领导的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和红二十五军分别从各苏区向陕甘苏区的战略撤退和转移。其中红一方面军行程二万五千里,因此长征又常被称作二万五千里长征。

师:同学们,你们看。课件出示: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为了摆脱国民党的围剿,被迫实行战略大转移,退出根据地,从江西瑞金出发,开始长征。他们一路跋山涉水,其间经过11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越24条大河,走过荒无人烟的草地,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整个行程约二万五千里,这就是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了解了这些,谁能再读课题。

生: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质疑问难

师:这究竟是一段怎样的征途呢?下面请同学们打开书,翻到第二十五课,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生读。

师:读得不错,你们看,这几个字音不容易掌握,谁来读?谁还想读?课件出示:

逶迤 磅礴 岷山

生读词语。

师:同学们,读诗不仅要读准字音,还要读出诗的节奏,要读得有板有眼。谁能根据老师的提示读出诗的节奏来?

生自己练读。

师:请你读。

生读诗。

师:读得不错,读诗就要读出节奏,我们齐读。

生齐读。

师:预习时有什么不理解的词语吗?提出来,我们共同交流解决。

生:“逶迤”是什么意思?

师:谁能帮她解决?

生:指山蜿蜒曲折。

生:“走泥丸”是什么意思?

师:“泥丸”什么意思?“走”又当什么讲?

师:“走”当什么讲?对,当跑、当滚过讲。那“走泥丸”就是──

生:小泥球从脚下跑过去滚过去。

(三)读悟结合,细读品味

师: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的第一、二句,看看你能读懂些什么?你读懂了什么?

生:红军岂会畏惧远征的艰辛,千山万水化作区区小事不足道来。

师:红军把“难”看成是平平常常的事情。读出你的感受。

生读。

师:红军战士把什么困难当成是平平常常的事情?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把红军遇到的困难画出来。

生:把远征看成是平常的事。

生:把战争看成是平常的事。

生:把金沙江看成是平常的事。

师:对,他们就是把这万水千山都只当成是平平常常的事情。然而,果真如此平常吗?

课件出示:逶迤 磅礴。(变红)

师:自己先读读这两句,再看看这两个变红的词,你发现了什么?

生:都是写山的。

师:那它们有什么不同之处?

生:写出了山的不同样子。

师:逶迤的五岭呀,想象一下,这会是一道道什么样的岭?

生:我想这一道道的岭走也走不完。

师:磅礴的乌蒙山呀,这又是一座什么样的山?

生:这是一座险峻的山。

师:同学们,逶迤的五岭山脉,横跨湖南、江西、广西、广东四省,绵延几千里;气势磅礴的乌蒙山,山势陡峭,让人望而生畏啊。想象一下,红军战士走在这样的岭,这样的山上会遇到什么困难?

生:会有战士掉下山崖。

生:他们有的人会受伤。

生:还有敌人的围追堵截,他们会伤亡惨重。

师:其实,红军战士不光要面对这恶劣的自然条件,还要随时应对敌人几十万大军的围追堵截,仅湘江战役一战,红军战士就由原来的八万多人锐减到三万人,可见长征是多么艰难呀。

师:可是,这样的岭,这样的山,在红军战士的眼中又是怎样呢?

生:在红军的眼里那不过是翻腾着的小浪花。

生:在红军的眼里那不过是脚下滚过的小小的泥丸。

师:多么强烈的对比呀!那应该怎样读呢?

男生读,女生读。

师:此时,在你的心中,这是一队怎样的红军呀?

生:勇敢无畏。

生:不怕牺牲。

师:对,他们就是这样的乐观,无畏。读出你的感受,齐读

师:这就是我们的红军战士,面对山,他们不怕;面对水,他们会怎样呢?对于这一“暖”一“寒”你是怎么理解的?

师:同学们,你们看“金沙水拍云崖暖”,这描写的是哪场战役?

(课件出示金沙江图片)你们看,这就是金沙江。它是长江的上游,水流湍急。谁能说说巧渡金沙江这场战役?

生:1935年5月,中央红军全部渡过金沙江,从此跳出数十万敌军围追堵截的圈子,取得了战略转移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史料称之为“巧渡金沙江”。

师:万里长征红军战士经历了无数恶战。这一战却如此轻巧地取得了胜利。如果你身处其中,你的心情怎样?

生:高兴。

师:这就是暖呀。来,让我们读出来吧。

师:可是,这样令人欣喜的战斗太少了。

(课件出示泸定桥图片)你们看,这就是泸定桥,它仅有十三根铁链组成,桥面9根,两侧桥栏各两根,桥下就是湍急的河水,两岸是悬崖峭壁。站在这样的桥上,你有什么感受?

生:让人胆战心惊。

生:害怕。

师:不仅如此,在泸定桥之战时,就连桥上的木板都被敌人撤掉了。

师:(课件播放录像)敌人的疯狂扫射压得战士们抬不起头来,只能用双手双脚向前挪动。十米、二十米,一个战士中弹了,但他咬紧牙关,继续前行。五十米、六十米,一个战士跌落河中,其他的战士毫无畏惧,仍旧向前挪进。九十米、一百米,敌人在桥头点起了熊熊烈火,战士们毅然冲过火海,夺去了战斗的胜利。这是一场怎样的战斗?

师:战斗惨烈,战友牺牲,大渡河上的铁索桥寒光闪闪,寒气逼人哪!我们一起读。

生齐读“大渡桥横铁索寒”。

师:从这一“暖”一“寒”中,你看出这是一群怎样的红军战士?

生:坚强不屈的红军战士。

生:英勇顽强的红军战士。

师:就是这样的红军战士,之后又爬过了岷山。岷山你了解吗?

生:岷山,自中国甘肃省南部延伸至四川省西北部的一褶皱山脉,大致呈南北走向,全长约五百公里,主峰雪宝顶位于四川省松潘县境内,海拔五千五百八十八米。

师:对呀,就是这样一座连鸟都飞不过去的大雪山,红军战士却说──“更喜岷山千里雪”,喜什么呀?

生:翻过大雪山太高兴了。

师:多么乐观的精神呀!所以才──“三军过后尽开颜”。

师:“开颜”是什么意思?大家做个动作表演一下。

生做动作。

师:你笑了,我笑了,他笑了,我们都笑了这就叫“尽开颜”。

师:此时,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景象?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四)拓展升华

师:带着我们的感悟再来完整地读读这首诗。

生:有感情地朗读。

师:能背过的同学,我们一起背一背。

生背课文。

师:同学们,五岭、乌蒙、金沙、大渡,还有那皑皑的岷山,一幅长征的画卷缓缓地在我们眼前展开。长征不仅是一段征途,更是一曲精神的赞歌。你们听──(课件播放长征歌曲)同学们可以小声哼唱或吟诵一下。

师:毛泽东说:“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不仅是一段历史,更是一种精神。毛泽东在长征途中还创作了许多壮丽的诗篇,课后同学们可以搜集毛泽东的其他诗词或有关长征的其他作品读一读。下课!

七律长征教案整理篇2

目的要求

知识与能力理解关键字词的含义,并体会其中所饱含的感情;学习艺

术的概括和夸张的手法。

过程与方法诵读、讨论、合作、交流、总结

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红军在长征中所表现出的大无畏英雄气概和革命乐

观主义精神。

重点难点

重点

红军在长征中所表现出的大无畏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难点

艺术的概括和夸张的手法。

教学

方法诵读、讨论、合作、交流、总结

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步骤

一、投影显示毛泽东手书的《七律 长征》,同时播放朗读这首诗的录音(或教师当堂范读)。

二、学生自由诵读。要求:

1、借助工具书及注释读懂课文。

2、理清全诗的思路。

三、同学合作学习,正音释义。

正音:七律( lǜ ) 逶迤( wēiyí ) 磅礴( pángbó )

云崖( yá ) 岷山( mín )

释义:七律、等闲、腾细浪、云崖、开颜

(附:七律:七言律诗的简称。一首八句,每句七个字。格律较严,二、四、六、八句要押韵,三四两句、五六两句要对偶,字的平仄有规定。等闲:平常、寻常。腾细浪:像小波浪一样的翻腾。云崖:高耸入云的.山崖。)

四、师生互动,分析结构。

1、分析结构

首联:开宗明义,提出全篇的中心思想。

颔联:承“千山”,以五岭、乌蒙为代表。

教学步骤

颈联:承“万水”,以金沙、大渡为典型。

尾联:总结全诗,突出越过岷山后的喜悦。

2、究“探究·练习”第一题

小结:艺术概括,衔接紧凑,结构严整。五、师生合作,精读讨论。

1、诗的第一句和第二句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讨论后明确:如果说第一句是一般的表述,那么第二句就是具体的描绘。“万水千山”,表明“远”,也暗含着“难”;“只等闲”说明“不怕”,而又加深一层,岂但“不怕”?而且从容不迫,应付裕如。

2、讨论“探究·练习”第二题的第1小题。

3、颔联与颈联的表现手法有什么不同?

讨论后明确:颔联用了夸张的手法,颈联是纪实。

3、讨论“探究·练习”第二题的第2小题。

注:在此环节中,配以“五岭逶迤”“乌蒙磅礴”“金沙水拍”“大渡桥横”“岷山千里雪”等录相画面。

六、教师引导,深入研读。

1、“大渡桥横铁索寒”一句中的“寒” 字寓意深刻,给人以多样化的理解。有人认为,“寒”字烘托出战斗的紧张激烈,寄托着对死难战士的无限哀思。有人认为,“寒”字既烘托出沪定桥险恶的形势,又描绘出红军战士浴血奋战,飞夺沪定,令敌人胆寒的壮烈情景。也有人认为,“寒”字用来烘托沪定桥自然环境的

七律长征教案整理篇3

《七律?长征》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词语的品析,朗读的触摸感受,体会诗句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中国工农红军战胜种种艰难险阻,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2.通过资料的适时呈现和学生的朗读想象,加深对诗歌的领悟,以期引领学生走进长征的深度空间。

二。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词语的品析,朗读的触摸感受,感受中国工农红军战胜种种艰难险阻,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三。推荐读物

《万水千山》、《长征》、《百年历史回眸》

四。教学过程:

一。回忆文本——知晓“长征难”

1.红军长征翻过一座座山,又涉过一条条水,表示山水很多,用什么词?(万水千山、

千山万水)

2.红军长征除了万水千山的障碍,天上每天有几十架敌机侦察轰炸,地下有几十万敌军围追堵截,遇到了许许多多艰难险阻。表示艰难险阻很多,也可以用什么词?(千难万险)

要战胜这千难万险,红军该吃多少辛苦,又可以用什么词?(千辛万苦)

小结:要越过这万水千山,红军历尽千难万险。

3.这说明要进行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长征怎么样?用一个字概括。(描红:难)

4.但红军用自己的双腿走过来了,你们说远征难,红军怕不怕?(描红:不怕)响亮地回答。诗中毛**用一个词进一步写出了红军战士不怕难,把万水千山看得很平常?(描红:等闲)

5.指导朗读: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6.这首诗要赞颂的就是“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的英雄气概,这两句是全诗的总领句,再读一遍。

二。走进文本——展现“征难图”

1.让我们一起重温二万五千里漫漫征程。师范读。

二万五千里漫漫征程,诗人怎能一一记叙,他选取了红军战士走过的一条岭、两座山、两条水,你们能找到吗?《七律 长征》为我们展示了红军在长征途中克服困难的雄壮图画,请你各用一句话概括每幅画面的主要内容 ?翻越南五岭、疾跨乌蒙山、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喜踏岷山雪

2.自由默读全诗,思考:从哪些诗句、诗词中可以看出“红军不怕远征难”?你是怎么想的?可以在书上圈圈画画,把感受写在旁边。

3.交流:

三。融入文本——感悟“远征难”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1.请学生板画。五岭的逶迤 乌蒙的磅礴

2.五岭的逶迤——诗人一直追溯到长征开始,那逶迤的五岭仿佛又在眼前。你们看(粉笔示意图) 五岭是五个山岭的合称,它绵延江西、湖南、广东、广西、贵州五省,山势起伏、蜿蜒,长达数千里。现在你能说吗?“五岭。”

3.乌蒙的磅礴——红军大队人马翻过五岭又来到乌蒙山下,乌蒙山海拔二千三百多公尺,有我们700多层教学楼那么高。 那你能说乌蒙。(危峰兀立、高山峻岭)

4.这里用逶迤磅礴写出红军要翻过这样的高山峻岭会怎么样(难)

5.但是我们红军战士不怕,跟随着红旗翻过了五岭,又越过了乌蒙,征服了一座座大山,在红军的眼里这山是大还是小,从哪里可能看出来?

6.指导朗读: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读时要突出五岭的绵延不绝、乌蒙的气势磅礴,而“腾细浪”、“走泥丸”则要读得平淡,表现出红军的“不怕难”。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1.教师讲故事:

3.刚才你们听的时候心里怎么样?这时你仿佛听到了什么?看到什么?

4.学到这里你们有没有想到金沙水拍云崖暖是什么意思?云崖暖:心里暖(读)

5.长征途中红军和敌人的斗争有智取,也有恶战。金沙江是智取,大渡河则是一场恶战。

6.大渡河是天险,敌人满以为能阻挡红军的脚步,但是天险也被红军逾越了那毛**为什么又说“大渡桥横铁索寒”?谁能有条理地说说:导语:红军来到大渡河上,眼前横着一座铁索桥。桥上桥下桥头红军。

7.指点:天险逾越了,但现在回想起那场面,还叫人胆战心惊。

8.指导读。

9.“暖”,写出了巧渡成功的愉快。“寒”,写出了强渡的惊心动魄,又进一步突出了“难”。

10.朗读。金沙水拍云崖暖(轻快——红军的欢快心情),大渡河横铁索寒(低沉——表达对牺牲战士的沉痛缅怀之情。加重语气)

11.师:这么艰难的事红军战士还是平常地对待,一“寒”一“暖”,一“喜”一“悲”,这正是--生读“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 “更喜”喜什么?为什么“尽开颜”?

2.困难像雪球一样砸来,但红军战士依然以平常心来对待,你体会到了什么?

3.正是因为有这种大无畏的精神,红军战士克服了像雪球一样砸来的一个又一个困难。这正是——(生读中心句:“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4.最后两行应读出欢欣鼓舞的语气,因为红军历经千辛万苦终于翻过了终年积雪的岷山,“更喜”二字既是红军现时心情的写照,也是红军对革命征途的展望。

5.同学们也带着这种豪迈回到《长征》这首诗中读一读吧!(生齐读)

四、走出文本——赞颂“红军情”

1.这是在红军登上了岷山之后,最后一座山,毛泽东写的。大家试着读。

清平乐?六盘山 :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 不到长城非好汉, 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2.你们也带着这种豪迈回到《长征》这首诗中读一读吧!(生齐读《长征》。)

3.仅仅五十六个字就写出了红军不怕艰难险阻,豪迈乐观的精神,这样的好诗,你们愿意记下来吗?可以边读边想像,自由背背吧!

4.七律诗有和谐的韵律与鲜明的节奏感,一般都能谱成曲,大家看《长征》mtv。

5.学完了,看完了,你最想对红军叔叔说些什么?

6.长征壮举让世人惊叹,长征精神永世流芳。多少文人墨客为长征谱写了一曲又一曲赞歌。同学们: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老师把毛泽东的这句词送给你们,希望你们在今后学习中不惧挫折、勇往直前!

五、作业设计

1. 完成小练笔。

2. 自学《清平乐?六盘山》。

板书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藐视困难 积极乐观

七律长征教案整理篇4

一、教材分析

1.内容上:

本课是毛泽东在红军长征胜利结束时写下的一首诗。全诗生动地概述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赞颂了中国工农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2.表达上:

这是一首七律诗,全诗共八行,每行七个字,每两行为一句,共四句,分首联、颔联、颈联、尾联。中间两句对仗,压“an”韵。全诗运用了总分的写法,一句总写红军不怕远征难,二、三四句分写了红军不怕困难,运用了比喻、拟人、夸张、对比等手法,用词精当,气势磅礴。

3.教材中的位置:

本课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十五课,在教材的第八单元,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领略毛泽东的风采。本课是本单元的第一课,展现的是毛泽东的伟人风采和诗人风采。

二、学习目标

1.认识三个生字,会写三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远征”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诗意,感受毛泽东及其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对诗句意思的理解,感受到中国工农红军在毛泽东的领导下战胜艰难险阻的大无畏精神、英勇豪迈的气概和胜利后无比喜悦的心情,领略毛泽东作为诗人的豪情和作为一代伟人的博大胸怀和高昂气质。

教学难点:理解二、三句诗的意思并体会蕴含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过程

(一)了解背景,激情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板书《七律·长征》)

师:请你来读读课题。

师:七律是七言律诗的简称,长征是这首诗的名字。所以在读的时候,中间应略有停顿。谁再来读?

生:七律、长征。

师:对于长征,你有哪些了解?

生:长征是共产党领导的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和红二十五军分别从各苏区向陕甘苏区的战略撤退和转移。其中红一方面军行程二万五千里,因此长征又常被称作二万五千里长征。

师:同学们,你们看。课件出示: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为了摆脱国民党的围剿,被迫实行战略大转移,退出根据地,从江西瑞金出发,开始长征。他们一路跋山涉水,其间经过11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越24条大河,走过荒无人烟的草地,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整个行程约二万五千里,这就是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了解了这些,谁能再读课题。

生: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质疑问难

师:这究竟是一段怎样的征途呢?下面请同学们打开书,翻到第二十五课,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生读。

师:读得不错,你们看,这几个字音不容易掌握,谁来读?谁还想读?课件出示:

逶迤 磅礴 岷山

生读词语。

师:同学们,读诗不仅要读准字音,还要读出诗的节奏,要读得有板有眼。谁能根据老师的提示读出诗的节奏来?

生自己练读。

师:请你读。

生读诗。

师:读得不错,读诗就要读出节奏,我们齐读。

生齐读。

师:预习时有什么不理解的词语吗?提出来,我们共同交流解决。

生:“逶迤”是什么意思?

师:谁能帮她解决?

生:指山蜿蜒曲折。

生:“走泥丸”是什么意思?

师:“泥丸”什么意思?“走”又当什么讲?

师:“走”当什么讲?对,当跑、当滚过讲。那“走泥丸”就是──

生:小泥球从脚下跑过去滚过去。

(三)读悟结合,细读品味

师: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的第一、二句,看看你能读懂些什么?你读懂了什么?

生:红军岂会畏惧远征的艰辛,千山万水化作区区小事不足道来。

师:红军把“难”看成是平平常常的事情。读出你的感受。

生读。

师:红军战士把什么困难当成是平平常常的事情?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把红军遇到的困难画出来。

生:把远征看成是平常的事。

生:把战争看成是平常的事。

生:把金沙江看成是平常的事。

师:对,他们就是把这万水千山都只当成是平平常常的事情。然而,果真如此平常吗?

课件出示:逶迤 磅礴。(变红)

师:自己先读读这两句,再看看这两个变红的词,你发现了什么?

生:都是写山的。

师:那它们有什么不同之处?

生:写出了山的不同样子。

师:逶迤的五岭呀,想象一下,这会是一道道什么样的岭?

生:我想这一道道的岭走也走不完。

师:磅礴的乌蒙山呀,这又是一座什么样的山?

生:这是一座险峻的山。

师:同学们,逶迤的五岭山脉,横跨湖南、江西、广西、广东四省,绵延几千里;气势磅礴的乌蒙山,山势陡峭,让人望而生畏啊。想象一下,红军战士走在这样的岭,这样的山上会遇到什么困难?

生:会有战士掉下山崖。

生:他们有的人会受伤。

生:还有敌人的围追堵截,他们会伤亡惨重。

师:其实,红军战士不光要面对这恶劣的自然条件,还要随时应对敌人几十万大军的围追堵截,仅湘江战役一战,红军战士就由原来的八万多人锐减到三万人,可见长征是多么艰难呀。

师:可是,这样的岭,这样的山,在红军战士的眼中又是怎样呢?

生:在红军的眼里那不过是翻腾着的小浪花。

生:在红军的眼里那不过是脚下滚过的小小的泥丸。

师:多么强烈的对比呀!那应该怎样读呢?

男生读,女生读。

师:此时,在你的心中,这是一队怎样的红军呀?

生:勇敢无畏。

生:不怕牺牲。

师:对,他们就是这样的乐观,无畏。读出你的感受,齐读

师:这就是我们的红军战士,面对山,他们不怕;面对水,他们会怎样呢?对于这一“暖”一“寒”你是怎么理解的?

师:同学们,你们看“金沙水拍云崖暖”,这描写的是哪场战役?

(课件出示金沙江图片)你们看,这就是金沙江。它是长江的上游,水流湍急。谁能说说巧渡金沙江这场战役?

生:1935年5月,中央红军全部渡过金沙江,从此跳出数十万敌军围追堵截的圈子,取得了战略转移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史料称之为“巧渡金沙江”。

师:万里长征红军战士经历了无数恶战。这一战却如此轻巧地取得了胜利。如果你身处其中,你的心情怎样?

生:高兴。

师:这就是暖呀。来,让我们读出来吧。

师:可是,这样令人欣喜的战斗太少了。

(课件出示泸定桥图片)你们看,这就是泸定桥,它仅有十三根铁链组成,桥面9根,两侧桥栏各两根,桥下就是湍急的河水,两岸是悬崖峭壁。站在这样的桥上,你有什么感受?

生:让人胆战心惊。

生:害怕。

师:不仅如此,在泸定桥之战时,就连桥上的木板都被敌人撤掉了。

师:(课件播放录像)敌人的疯狂扫射压得战士们抬不起头来,只能用双手双脚向前挪动。十米、二十米,一个战士中弹了,但他咬紧牙关,继续前行。五十米、六十米,一个战士跌落河中,其他的战士毫无畏惧,仍旧向前挪进。九十米、一百米,敌人在桥头点起了熊熊烈火,战士们毅然冲过火海,夺去了战斗的胜利。这是一场怎样的战斗?

师:战斗惨烈,战友牺牲,大渡河上的铁索桥寒光闪闪,寒气逼人哪!我们一起读。

生齐读“大渡桥横铁索寒”。

师:从这一“暖”一“寒”中,你看出这是一群怎样的红军战士?

生:坚强不屈的红军战士。

生:英勇顽强的红军战士。

师:就是这样的红军战士,之后又爬过了岷山。岷山你了解吗?

生:岷山,自中国甘肃省南部延伸至四川省西北部的一褶皱山脉,大致呈南北走向,全长约五百公里,主峰雪宝顶位于四川省松潘县境内,海拔五千五百八十八米。

师:对呀,就是这样一座连鸟都飞不过去的大雪山,红军战士却说──“更喜岷山千里雪”,喜什么呀?

生:翻过大雪山太高兴了。

师:多么乐观的精神呀!所以才──“三军过后尽开颜”。

师:“开颜”是什么意思?大家做个动作表演一下。

生做动作。

师:你笑了,我笑了,他笑了,我们都笑了这就叫“尽开颜”。

师:此时,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景象?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四)拓展升华

师:带着我们的感悟再来完整地读读这首诗。

生:有感情地朗读。

师:能背过的同学,我们一起背一背。

生背课文。

师:同学们,五岭、乌蒙、金沙、大渡,还有那皑皑的岷山,一幅长征的画卷缓缓地在我们眼前展开。长征不仅是一段征途,更是一曲精神的赞歌。你们听──(课件播放长征歌曲)同学们可以小声哼唱或吟诵一下。

师:毛泽东说:“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不仅是一段历史,更是一种精神。毛泽东在长征途中还创作了许多壮丽的诗篇,课后同学们可以搜集毛泽东的其他诗词或有关长征的其他作品读一读。下课!

七律长征教案整理篇5

学习目标

1、认知3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

2、理解诗句的意思,能联系重点词语体会诗歌的感情。

3、初步理解诗歌具有的艺术概括性和夸张手法的巧用。

课前准备

通过查找相关资料,初步感知诗歌中较难理解的词语

长征: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从江西、福建动身,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行程二万五千余里。

五岭:大庾岭,骑田岭,都庞岭,萌渚岭,越城岭(或称南岭),横亘在江西、湖南、两广之间。

逶迤:弯弯曲曲延续不绝的样子。

乌蒙:云贵间金沙江南岸的山脉。

走泥丸:《汉书蒯通转》,“阪上走丸”,从斜坡滚下泥丸,形容跳动之快。

铁索:大渡河上的泸定桥,它是用十三根铁索组成的桥。

岷山:在四川和甘肃边境,海拔四千米左右。1935年9月红军长征经此。

教学过程

诵读品悟,领略诗境

听一听《长征组歌》中的段落,谈一谈你所了解的长征。

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初步渗透相关的诗歌知识

指导朗读:从节奏、重音、韵脚、感情几方面考虑。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澎湃/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播放长征歌曲,以唱配诵。以唱带诵

讨论

在现代生活中,俺们如何学习和发扬长征精神,磨炼意志,培养乐观向上的情感态度。

推荐访问:长征 教案 整理 七律长征教案整理与复述 七律长征教案整理和复述 七律长征教案详案 《七律长征》教案 七律长征教案设计精简 七律长征教学设计优秀教案第一课时 七律长征教案逐字稿 七律长征详细教案

【2023年度七律长征教案整理5篇【通用文档】】相关文章:

1.党史学习主题活动教案(3篇)

2.体育教案教学反思简短(3篇)

3.2023年《马路上的安全》教案12篇(范例推荐)

4.2023年防溺水安全教案4篇

5.2023年度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