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金达范文网!

2023八年级生物教案8篇(完整文档)

时间:2024-06-20 15:50:06 来源:金达范文网

八年级生物教案一、说教材㈠.教材分析“水中生活的动物”是新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的第一章“各种环境中的动物”的第一节内容。教材主要关注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八年级生物教案8篇,供大家参考。

八年级生物教案8篇

八年级生物教案篇1

一、说教材

㈠.教材分析

“水中生活的动物”是新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的第一章“各种环境中的动物”的第一节内容。教材主要关注鱼的形态、运动、呼吸等方面的内容。通过安排更多的时间去进行探究活动,以达到重点认识鱼适应水中生活的特点这一目的。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就是探究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特点,通过两个"观察与思考"、一个"探究"实验、一个课外实践,让学生认识鱼类在水中是如何运动和呼吸的,进一步总结出鱼类适于水中生活的主要特征。

㈡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举例说出几种水中动物的名称.

⑵阐明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特点.

2、能力目标

尝试完成“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特征”的探究学习活动,学会设计实验方案,在小组实验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动手、动脑的实践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

在探究活动中体会珍爱生命的情感,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团队合作的精神。

㈢.教学重点

1.以鱼为例,说明水生动物适于水生生活的特点。

2.探究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以及鱼的呼吸器官。

3.总结概述鱼类的主要特征。

㈣.教学难点

1.探究“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的实验及该实验的组织教学。

2.运用以学知识,通过对“鱼类呼吸器官及其作用”的观察与探究,阐明鱼适应水中生活的特征。

二、说教法

教学方式的改变是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改变了过去单纯的教师讲授、学生接受的教学方式,变为师生互动式教学,本课堂上创设民主、平等、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加强与学生的合作。本课的教学过程设计应侧重于指导学生探究的过程,使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自己动脑、动手,积极参与探究活动。本节的教法我选用了创设情境法,活动探究法,问题分析法,总结归纳法,启发法,对比法。

三、说学法

学习方式的改变是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让学生通过观察、资料分析等,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学习,唤醒学生的学习意识、挖掘学生的潜能,调动其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我采用的学法为观察法,实验操作法,小组讨论法,总结归纳法。

四、说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情境导入]

播放有关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各种动物的影象资料,有郁郁葱葱的花草树木,有活蹦乱跳的各种动物,还有飞翔在空中的小鸟……。

问题:如果按照生活环境分,我们可以如何划分?

引出“水中生活的动物”“陆地生活的动物”“空中飞行的动物”,以“水中生活的动物”为例来分析水生生物的特征。

播放水中生活的动物---鱼的视频资料来整体感知鱼的特点。

⑴、如果陆生动物(包括人类)到水中生活会遇到哪些问题?

⑵、鱼类等水生动物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

⑶、都说鱼儿离不开水,那么离开水会怎样?水到底给了鱼什么呢?

⑷、鱼的种类多吗?四大家鱼是哪些?中华鲟有哪些特点?

隐含知识:

1.海洋鱼类:表明鱼的种类很多(多样性)

2.淡水鱼类:暗示我国的特有物种(独特性)

3.要求:保护环境以及它们生存的水生环境.

[讲授新课]

一、观察鱼的形态结构

1.观察方法:由整体到局部,由单一变量到若干变量。

1.观察外形:分析这些特征对鱼类适应水生生活有什么意义?

2.再观察局部:鱼在游泳时每一种鳍是如何运动的,思考它们对鱼的运动分别起了什么作用,并观察鱼在完成某一种运动时,各种鳍是如何配合的?

2.一个理念:结构决定功能

例如:1.梭形:有利于克服水中的阻力。

2.鱼鳍:与鱼的运动有关,帮助鱼在水中游泳。

3.侧线:感知水流,测定方向

【探究】鱼鳍的作用

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讨论交流

1.提出问题

鱼的尾鳍有什么作用?(强调单一变量)

2.作出假设

假设鱼的尾鳍可以是鱼前进的动力,可以决定方向

3.制定计划

⑴方法选用:选用直接剪掉尾鳍法,现象比较直观

*直接观察法:各种鳍在一起相互协调合作,因此直接观察很难得出结论。

*模拟法:是科学探究中一种常用的方法。难以直接拿研究对象做实验时采用这种方法。具有局限性。

局限性:

1.气球容易漏气,而且水不容易灌进去,很难扎紧。

2.游动时,现象不明显。

当用手按住鱼前部时,鱼的前进不明显;当不按头部时,鱼头就翘起来,感觉没有方向感。

这个实验可以作为课后作业,让学生尝试一下,提高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

⑵实验用具选择:

*水槽选择(最好不要用玻璃的,避免打碎)

*鱼体大小选择;7—10cm(最好由学校提供)

*剪刀、纱布

⑶分组实验

学生共52人,分13小组,每组4人

每组提供两条鱼

1—2组,探究胸鳍的作用

3—4组,探究腹鳍的作用

5—7组,探究背鳍的作用

8—10组,探究臀鳍的作用

11—13组,探究尾鳍的作用

4.实施计划

小组合作,进行实验

观看探究尾鳍的作用的视频,与小组做出来的结果比较,得出结论。

5.得出结论:

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

鱼游泳时,主要靠身体躯干部和尾鳍的左右摆动击动水流产生前进的动力,其他鱼鳍起辅助作用。鱼在运动时,胸鳍、腹鳍和背鳍都有维持鱼体的平衡的作用,尾鳍有决定鱼运动方向的作用。

6.讨论和交流:

⑴一个小组得出的结论是不是就一定正确?

⑵与实验法相比,模拟实验有哪些优点和缺点?

[课后作业]:让学生课下完成模拟实验的制作。

第二课时

[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播放投影,检查所学知识。

1.小河、池塘等野生品种的鱼,身体的背面和腹面颜色是否一致?这有什么作用?

2.鱼的身体两侧有一排鳞片上有小孔,这些小孔连起来构成一条侧线,它有什么作用?

3.鱼的身体表面都有黏液,知道黏液的作用是什么吗?

4.鱼体内有个白长囊状结构叫做鳔,想想看,鳔的作用是什么?

[推进新课]

继续探究,鱼除了用鳍游泳之外,还有什么其它特征。

学生把自己带来的各种鱼放在小组水槽中摆放在桌子上进行分组观察。

观察鱼的呼吸时,先观察鳃的颜色和鳃丝的形状,鱼鳃之所以呈红色是因为鳃上布满毛细血管,所以人们买鱼时可以从鳃的鲜艳程度判断鱼是否新鲜。鳃丝在水中呈舒展状态扩大了与水接触面,离开水鳃丝互相粘结、破坏了气体交换的功能。鱼一般不能直接利用空气中的氧气,而是通过鳃获得溶解在水中的氧气。“鱼儿不是离不开水”而是离不开水中的氧气,所以养鱼缸要经常换水,养鱼池到了冬季冰封期间要打冰眼(结合书中实践活动)因此,若水域污染对鱼及其它水生动物十分不利(渗透环保意识)。

得出结论:鱼的呼吸靠鳃来进行,鳃的结构包括鳃弓和鳃丝,这些结构有利于鱼在水中进行交换氧气。

本章还开设了新的实验内容——“模拟实验”,详见书第四页,这是一个新的实践方法,特引起大家的重视,让学生动手去模仿着做。训练学生的悟性。参与是个体投身认识实践活动的过程和基本形式,学生主体参与教学是其在教学中主体地位最基本的表现形式,因而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最后师生共同总结出鱼类适应水生生活的主要特征。

八年级生物教案篇2

一、指导思想

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以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为依据,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面向全体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逐步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提出问题、分析解决问题、沟通表达的能力。让学生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真正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步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发展的责任感。在此基础上,发现和培养学生的个性和特长。

二,教学目标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生物(八年级上册)学习,逐步实现以下发展目标:

(一)、知识和技能:

1.了解动物的主要群体及其对环境的适应性。

2.了解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3.了解细菌和真菌的主要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4.通过活动经验对生物进行分类是基于不同生物形态和结构特征的相似性。

5.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如“饲养观察蚯蚓”、“调查动物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制作甜酒”等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活动。

6.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例如,查询和收集生物相关信息。

(二)流程和方法:

1.采取“目标激励、同伴互助、师生互勉”的教学策略,增强主动性和紧密合作性,促进师生共同成长和可持续发展。

2.重点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归纳能力和自我检测能力,尽可能把课堂学习的主动权转移给学生。

3.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教会学生学习。例如:

(1)问题导向法。根据“生物的形态和结构特征是什么?如何适应环境?跟人类是什么关系?”自学、自答、自测、自反馈,辅以同伴互助和老师点评,可以帮助学生掌握自学方法,形成自学能力。

(2)实验探究法。让学生更加熟悉“提问—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实验操作)—得出结论—表达交流”的科学探究过程。

(3)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利用所学的生物知识,解释日常生活和生产劳动中遇到的生物现象,增强学习兴趣,加深对书本知识的理解。

(4)比较法和归纳法。引导学生通过知识的比较和归纳,找出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理顺知识脉络,形成知识结构,加深理解和记忆。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认识生物多样性的价值,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

2.了解生物科技在人们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和实用价值,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投身生物技术的热情和推动社会进步的使命感。

3.明知科技可以促进人类进步,却往往带来意想不到的负面影响。知道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善用它可以造福人类,滥用它会带来无穷的危害,树立全面的技术观和价值观。

三、学术条件分析

一方面,学生在七年级学习一学年后,对生物知识有了初步的了解,对生物学习方法有了初步的掌握,具备了一定的生物基础知识、生物实验技能和实际操作能力。很多学生对生物也有着浓厚的兴趣,这为八年级的生物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另一方面,许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目标不明确、自控能力弱、缺乏主动性等。,表现为学习习惯懒散、注意力不集中、完成作业马虎、好奇心过强、缺乏自觉性,学业成绩呈现两极分化的趋势。

因此,从本学期开始,在进一步激发学习兴趣、加强课堂调控的同时,要注意加强对学习思路和学习方法的引导,尤其是对学习过程和效果的监控,这样既能让学生有一个正确的态度,学好,又能促进学生养成及时巩固、持之以恒的好习惯,努力让每一个学生都取得明显进步,大面积提高学习成绩。

四、教材分析

八年级《生物学》上册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有五章,第六单元“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有三章。教材编写以生活实践为主,内容安排图文并茂,可读性强;栏目丰富多样,注重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合作探究,给予学生更多自主学习空间,更好地体现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本书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与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生物圈中的人一起,是生物圈的重要组成部分。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离不开生物圈中绿色植物、人、动物、细菌、真菌等有机成分的和谐共存,前者与后者之间有着很强的。相关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注重类别知识的横向比较,又要注重结构知识的纵向梳理,还要注重基础知识的多向传递,搭建过渡桥梁,构建知识网络,努力实现分散、集中、整合的目标。

基本措施:

1、备课和准备教材。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和教材,明确教学要求,把握教学重点和难点,明确本课在整本教材中的地位,明确知识的内在联系和规律,全面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教材内容,同时挖掘教材内在的思想教育因素,将思想教育融入教学过程。

2.让学生做好准备。深刻理解学生的思想现实、知识水平和能力水平,充分估计学生在接受新知识时可能遇到的问题。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精心设计教学程序和教学方法。

3.准备教学方法,准备学习方法。根据课程标准、教材和学生实际,针对教学目标,灵活采用自学指导、对话、演示、实验和多媒体辅助教学等方法,不断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同时,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指导学生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实验探究、小组讨论、发现问题、测试反馈等方式,积极参与学习过程,提高课堂有效性。

4.准备作业。注意控制课堂练习量和课后作业量,结合考点,突出重点,精选习题,把握训练质量。除了课后少量的实践性作业外,其他知识书面作业应尽可能在课堂上完成,在课堂上批改,并及时反馈,以减轻学生负担,提高作业效果。

5.准备教学过程。教学过程的精心设计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创设探究学习的情境,鼓励学生多观察、多思考、多提问,注重知识教学、小组实验和实践活动相结合,加强学生基本实验技能的培养。

八年级生物教案篇3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呼吸系统的卫生保健知识,以及吸烟和吸毒的危害。

2、知道体育锻炼和适宜的体力劳动有利于青少年呼吸系统的发育和加强。

能力目标

1、通过课余时间收集与课上内容相关资料的过程,让学生学会利用不同的途径获取信息的能力和在课上利用分析得到的信息为所学内容服务的能力。

2、通过让学生在课上表达自己收集的资料,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

1、通过本书知识的学习,使学生能自觉地参加体育锻炼和体力劳动,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2、自己不吸烟,并劝家长、亲友戒烟;宣传吸毒的危害误国、害民、坑家庭、毁自己。

教材分析

积极锻炼身体,讲究呼吸卫生和禁止吸烟、吸毒的道理是本节的重点。

从知识的角度来看,本节无难点。但从素质教育的角度来看,认识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养成锻炼的习惯应该是终身必要的。同样,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也不是通过一节课就能做到的,对于大多生物生来说,正处于对吸烟好奇的时期,家庭、社会的影响常常大于学校的教育作用,真正做到不吸烟、尤其是终身不吸烟则更难。吸毒常自吸烟开始。

教法建议

呼吸系统的卫生保健,首先要让学生明确呼吸系统在人体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对呼吸系统保健的措施。关于体育锻炼对呼吸系统的影响,教师让学生联系学过的呼吸频率、呼吸深浅与肺活量的关系,结合自身参加体育锻炼的体会,领会体育锻炼对呼吸系统的良好作用。讲述这部分内容,可以利用第一节中学生测得的胸围差和肺活量,指导学生对本班经常进行体育锻炼和不经常进行体育锻炼的同学进行对比,分析说明体育锻炼对肺活量的影响和适应气温变化的能力。这样做可以提高学生锻炼身体的自觉性。

有关吸烟的危害的内容,建议让学生查阅资料,及做吸烟有害的社会调查调查肺癌患者与吸烟的关系,烟草生产为国库增添多少利税?解决了多少人的就业问题?我国用于治疗吸烟所造成的疾病费用和弥补劳动力丧失及早逝造成的经济损失又有多少?并写出调查报告在班里演讲,最好与班主任配合,利用一节班会时间开一个烟弊大于利的主题班会,让学生分角色扮演政府主管部门的决策人,肺癌专家,卷烟厂厂长,班主任,学生会宣传部长等,各自陈述自己角色的观点。在学生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促使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

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课上安排学生观看烟雾中尼古丁等有害物质对小白鼠等的毒害和对呼吸器官的影响的录像,或带学生参观自然博物馆,看到吸烟人的肺与不吸烟人的肺做对比的标本展览,深刻理解吸烟危害自己和他人健康的道理。达到对学生教育的目的。

教学设计示例

引入:每个人的生存都离不开呼吸,而呼吸的完成又与呼吸系统各器官的健康与否密切相关,青少年的身体正处于迅速发育时期,保证呼吸系统的健康就尤为重要了。

进行新课:

阅读课文并考虑以下几个问题:

1、 体育锻炼和适宜的体力劳动对呼吸系统有哪些好处?

2、 讲究呼吸卫生应从哪几方面做起?我们能够做到哪些?哪些我们暂时做不到,但应力争做到?

3、 你身边吸烟的人多吗?吸烟对人体健康有哪些危害?

(一)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和适宜的体力劳动(板书)

待学生讨论完后,教师利用第一节中学生测得呼吸频率、胸围差和肺活量,指导学生对本班经常进行体育锻炼和不经常进行体育锻炼的同学进行对比,分析说明体育锻炼对呼吸系统的影响,这样做可以提高学生锻炼身体的自觉性。另外要求学生学习本课后,制订一个身体锻炼计划,征求体育老师的意见,坚持付诸实践,半年或一年后再来测定自己的肺活量、胸围差,与现在的肺活量、胸围差作对比,继续检验体育锻炼对呼吸系统的影响。

(二)讲究呼吸卫生(板书)

1、 用投影片打出当天天气预报中关于空气污染指数,引入呼吸卫生。

2、 分小组讨论空气中污染物的来源(要求记录在纸上并进行交流)

3、 针对学生自己提出的污染源,保证呼吸卫生应从哪些方面做起(启发、讨论)。

板书:(1)保持环境空气的新鲜、清洁。

(2)用鼻呼吸

(3)不随地吐痰。

布置课外活动1调查在公共场所能做到不随地吐痰的人在人群中所占的百分比。

利用双休日在学校或家庭附近的热闹的公共场所,如商店、公路、电影院等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计数,数单位时间内通过的人数和随地吐痰的人数,计算单位时间内不随地吐痰的人数占通过人数的百分比。在同一地点设置不随地吐痰的宣传栏,再做如上统计,看统计结果,分析原因。

(三)吸烟和吸毒的危害(板书)

1、 观看录像,使学生获得吸烟有害于人体健康的感性认识。

2、 学生分小组汇报自己查阅和调查的有关吸烟对人体健康及社会危害的资料。

(2)假如有人诱惑你吸烟或吸毒,你用什么方法拒绝?

布置课外活动2调查家长吸烟的情况,为家长算一笔吸烟账。

调查有吸烟史的家长或其他长辈、亲友的烟龄、每天吸烟的量、平均吸烟的烟价,计算:

这位家长用于吸烟的钱已经花了大约多少元?

若从现在起开始戒烟,按平均寿命70岁计算,后半生可以节省多少钱?

以每年交300元可以资助一名贫困生读书计,这笔钱可以资助多少名失学的学生读书?

和学生处配合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活动:参观自然博物馆,参观禁毒展览。

和班主任配合的吸烟弊大于利的主题班会:

主持人(创设问题情景):人们明知吸烟有害于人体健康,特别是呼吸科医生,坚决反对吸烟,可是,为什么我国吸烟的人还是很多?为什么工厂还要生产香烟?为什么政府不明令禁止生产香烟?他们都是怎样想的?我们应该怎样做?请看我们的主题班会吸烟弊大于利。

扮演政府主管部门决策人的角色陈述:烟草生产可以为国库增添利税,每年高达几百亿元人民币;卷烟厂为成千上万的公民提供就业机会;香烟名品出口可以创汇;虽然我国的《烟草专卖法》禁止大众媒体播放烟草制作广告,但是,各大跨国烟草公司资助了我国不少体育比赛 因此,目前下令禁止香烟生产还是有一定的困难,只有随着国家的经济的发展和强大,从生产落后的小企业开始,逐渐取缔香烟的生产。

扮演肿瘤科医生、肺癌专家的角色力主禁烟,其理由是:1992年卷烟生产上缴利税305亿元。同年我国用于治疗吸烟所造成的疾病的费用和弥补劳动力丧失及早逝造成损失总额高达409亿元。在我国的大城市中,近10年肺癌死亡率增加了5倍以上,大约80%的肺癌患者是长期吸烟引起的。吸烟的人比不吸烟的人发生肺癌的危险性多10~20倍。

扮演卷烟厂厂长的角色报告:该厂每年向地方及国家纳税,利税是该地区第一大户。厂内有20**多名职工正在加强科研,调整产品结构,研制新产品。争取在两年内实现对老厂的改造,建成现代化的新型企业。

学生会宣传部长展示学校生物课外活动小组的实验结果烟雾对小白鼠的影响,烟草浸出液对草履虫的致死性,对水蚤心率的影响;对种子萌发率的影响,对幼苗生长的影响。

学生会环保部长展示烟雾对环境尤其是大气造成的污染资料,说明吸烟对整个生物圈将带来的危害。

教师总结:吸烟弊大于利。

板书设计:

第三节 呼吸系统的卫生保健

(一)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和适宜的体力劳动

(二)讲究呼吸卫生

(1)保持环境空气的新鲜、清洁。

(2)用鼻呼吸

(3)不随地吐痰。

(三)吸烟和吸毒的危害

探究活动

抽烟与肺癌的调查报告

摘要:肺癌发病原因很复杂。通过我们从计算机网上查阅的资料:一般认为肺癌与下列因素有关,长期吸烟,长期接触致癌物质如沥青、石棉、石油废气和放射性物质如镭、铀等。也有人认为,患慢性气管炎、肺结核和肺炎的人,容易得肺癌。为此,我们班同学就抽烟与肺癌一题进行社会调查。

调查的目的:通过调查肺癌患者有无抽烟的嗜好,使人们了解抽烟有害于肺,从而自觉养成不吸烟的好习惯,学会保健。

调查的方法:调查访问。

调查过程:

1、收据数据:全班同学分成10个组,分别到不同的地段去进行社会调查:有的到几个肿瘤医院或到某几个大医院的肿瘤科去调查访问:记录本医院有多少肺癌患者,有多少人有吸烟的历史。有的到社区、街道去调查访问有肺癌的患者,是否有吸烟的嗜好。(调查的人数越多,误差越小)

2、数据的整理:回学校各组汇报调查数据,用计算机对全班调查的数据进行统计和整理,用柱状图表表示结果。

3、数据的比较和分析:比较有吸烟嗜好的肺癌患者的人数与无吸烟史的肺癌患者的人数的多少。(可直接看两个柱状图的高低。)

得出调查的结论:吸烟与肺癌有重要的关系。

作者的建议:全班同学可向全校同学乃至全社会发出倡议:为了自己的健康,请不要吸烟。

八年级生物教案篇4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描述植物的有性生殖过程;

2、说出花的结构与果实发育的关系;

3、举例说出果实或种子与传播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观察、表达交流的能力;

2、培养学生收集资料,探究学习的能力。

情感目标:

1、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2、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1、描述植物的有性生殖过程;

2、说出花和果实的"发育关系

难点:描述植物的有性生殖过程

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引入:同学们,我们在初一上学期曾经学习过花的结构,首先我们一起来回忆下一朵花包括哪些结构?

(花柄、花托、花萼、花瓣、雌蕊、雄蕊)

问:在花的这些结构当中什么是主要结构?

述:现在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雌蕊和雄蕊的结构。

问:大家还记不记得在雄蕊的花药里含有什么物质?

述:在植物开花之后,雄蕊中的花粉会散落出来,落在雌蕊的柱头上,这个过程被称为传粉。

问:传粉有哪两种方式?

1、什么叫自花传粉:小麦、水稻、碗豆、番茄;(CAI展示)

2、什么叫异花传粉:油花、向日葵、苹果 (CAI展示)

补充:花粉的传播也可以通过不同的途径,你知道有哪些途径呢?

虫媒:苹果花;

风媒:玉米花

师生回忆子房的结构,结合植物的有性生殖和发育过程示意图

讲述:当花粉落到雌蕊的柱头上,受到柱头上粘液的刺激,花粉开始萌发长出花粉管,在花粉管内有两枚精子。花粉落到柱头上便开始了受精过程,要了解受精过程,我们先来了解子房的结构。

述:花粉管过以穿过柱头、花柱,到达子房的胚中,(胚珠位于子房内)

述:接下来的步骤就是通过精卵细胞的结构完全受精,这一重要过程发生在子房中,我们再来详细了解一下子房的结构。

子房:子房壁胚珠:珠被、珠孔等

极核:卵细胞(靠近珠孔)

述:绿色开花植物的受精过程被称为双受精,为什么这么说?我们一起通过图片来了解。(动画:双受精)

述:当花粉管从珠孔进入胚珠后,末端破裂,精子释放出来,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与极核结合形成受精极核,完成双受精过程。

精子与卵细胞融合——受精卵(受精)两个精子分别与卵细胞和极核融合——双受精

述:由于完成了精卵细胞的结合,所以这种生殖方式也被称为有性生殖,请大家在书上勾划出有性生殖的概念。

述:观在我们再通过一个动画来回顾一下植物有性生殖及个体以育的过程(动画)

果实和种子形成述:在完成了双受精作用之后,花的各部分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

述:我们曾经讲过,果实有哪两部分组成

问:果皮和种子又分别由子房的哪两个结构发育而成呢?

问:种子又由哪些部分组成?

问:它们又分别由子房的什么结构以育而来?(CAI展示 )

问:我们经常在生活中会发现桃子、李子这些植物的果实只含有一粒种子,而像西瓜、碗豆等植物的果实中含有多粒种子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果实和种子的传播述:当果实和种子形成后,植物体要尽可能将它们传播出来(果实中有种子),这样才能够扩大自身生活范围。你们所知道的植物传播果实或种子的方法有哪些?

播放影片,展示种子的传播方法。

课堂小结:(略)

习题巩固(CAI及教材)

八年级生物教案篇5

教学目标:知道人体的免疫功能,区别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教学重点、难点:知道人体的免疫功能,区别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一、导入

生过某种传染病而幸免死亡的人对该传染病有抵抗力,“免疫”就是免除疫病。

二、新授

人体的三道防线

㈠资料分析

1.阅读P75资料分析,思考P76讨论

2.解析讨论:①说明皮肤具有“自理”能力。

②有伤口,身体状况较差时等等,在人体的血液、脾脏、淋巴结、肝脏等有吞噬细胞。

③产生免疫。

㈡了解人体三道防线

阅读P77-78内容,划出人体三道防线。

1.第一道防线

阻挡病原休侵入

皮肤和黏膜分泌物杀菌

纤毛可清扫异物

2.第二道防线

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杀菌物质溶菌酶溶解病菌

吞噬细胞吞食消化病原体分布在血液、组织器官。

讨论:你有没有这两道防线?

非特异性免疫,又称先天性免疫,是生来就有的,不针对某一种特定的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

3.第三道防线

组成免疫器官胸腺、淋巴结、脾脏等

免疫细胞淋巴细胞

作用过程:病原体(抗原)侵入人体刺激淋巴细胞

对付清除产生抗体

第三道防线与前两者有何区别?

特异性免疫,又称后天免疫,出生以后才产生的,只能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

三、小结

人体三道防线

四、作业

完成课课练习

板书:第二节免疫与计划免疫

非特异性免疫(先天性免疫)第一、二两道防线

特异性免疫(后天性免疫)第三道防线

八年级生物教案篇6

一、学状况分析

20__年市教育局新文件要求,本届学生的生物会考成绩将以原始分的形式纳入中考成绩,所以这届毕业会考更加要重要,此刻我把八年级八十多个学生的学习状况概括一下。本届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还不是很高,上学期生物的平均成绩在50分左右,整体成绩还不理想,原因都是不爱学习的学生很多,因此,成绩取得高分的学生平均被拉了下来。这个学期要想办法使学生的成绩有较大的提高。

我从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上入手,来改善一向把生物视为副科,不好好学习、认真对待的学生心理,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把注意力集中在生物课的学习上,力争培养一批热爱生物研究的生物学爱好者,学习中尽量采用分散记忆,避免在考前突击,这样一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途径。有必要的话将采用小组式的学习、讨论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用心性,尽量不让一个学生掉队,全部完成会考任务。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学资料介绍生物的生殖和发育、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及生物的进化、传染病和免疫,用药和急救、了解自己、增进健康。共6章,资料较上一个学期少了一些,探究实验减少了一些,增加了观察和思考,科学、社会、技术栏目。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扩大了知识面。

三、教学目标

1、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潜力。

2、透过学习使学生更清楚地明白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从而更有意识地保护生物,促进社会发展。

3、透过学习使学生明白如何健康地生活。

4、对学生进行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

四、具体措施

1、精心采取先进的教学方法,对新教材进行培训。

2、精心组织和策划好课堂教案。

3、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做到课堂质量高效率。

4、进行课外辅导和写小论文及做小制作,提高学生的兴趣。

5、认真批改作业,从中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

6、培养优生,转化后进生。

五、联赛辅导

要深入总结、探索优秀生、特长生培养的路子,构建适应优秀生成长的课程体系,改变单一的培养模式;搞好优秀生的早期发现和培养,加强优秀生衔接教育,完善激励引导机制,健全各级各类联赛体系,以赛促练,赛练结合,鼓励优秀生拔尖、冒尖。

这样为了更好地做好优生优培工作,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更好使用20__的生物联赛工作搞得更好。我们成立生物联赛小组,定期向学生介绍有关生物联赛的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明确这次辅导的目的和好处。

在辅导期间,严格要求学生,个性在新形式下,有更高的要求,从而培养他们的实践潜力和分析潜力。同时在授课时要注意方法和技巧,对他们进行举一反三的潜力培养。做到适时、适地、适量培养和培训,开阔他们的视野,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索适合学生们的新的辅导和学习方法,努力开发学生们的思维潜力,同时又要认真做好备课工作,有目的、的计划进行辅导。我们还将进行恰当的测试,据各地市有关联赛试题,编写题目,强化训练,并重点矫正。

六、进度安排

本学期总课时为38课时,每周2课时。教学资料?安慰伎问比缦拢?

第七单元、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共6章)

第一章、生物的生殖和发育(4节)

第二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5节)

第三章、生物的进化(3节)

第四章、传染病和免疫(2节)

第五章、用药和急救(1节)

第六章、了解自己增进健康(2节)

会考复习安排:

七年级上册(包括第1、2、3单元)复习3周

七年级下册(第4单元)复习2周

八年级上册(包括第5、6单元)复习2周

八年级下册(第7单元)复习2周

资料:要求每个学生订中山市教研室的生物学复习资料

七、教学方法

1、课堂教学与复习要围绕三个层次进行。

⑴、是什么?围绕考纲,落实基础,解决重点难点,以学习掌握程度为评估标准。

⑵、为什么?围绕考纲,使学生明确考核要点,并以此指导学生课后复习。

⑶、怎样办?以会考试题为范例,引导学生以会考意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2、要重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

要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的观念,潜力的获得是需要知识内化后,由学习者自我产生的,从知识到潜力的转化务必经过一个桥梁,这就是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超多练习后的总结归纳是很重要的,不能以简单的公布答案代替。否则,是剥夺了学生作为复习和考试的主体应有的自主活动的权利。不利于学生潜力的构成。历史教师的课堂教学应从关注“这节课我讲了多少”,转变为“这堂课学生能提高多少”。

3、精选习题,落实有效训练

教师要立足校情、学情,优化精选习题。做到选取题要精选,密度要适度,时机要恰当,反馈要及时。确保中档题拿高分,带动低档题拿满分,冲击高档题拿多分。要透过讲评评出方法、评出规律、评出潜力。

4、强化贯彻,重在坚持。

大的目标确定以后,细节决定成败。重在落实,贵在坚持。上课+不落实=0;布置作业+不检查=0;100—1≠99=0;抓住不落实的资料+追究不落实的学生=落实。

总之,我坚持“以教书育人为本、以敬业奉献为乐、以助生成才为志”,尽量把八年级的会考任务顺利完成,争取每位同学都拿到好成绩。

八年级生物教案篇7

教学目标:

1.掌握无性生殖的概念和特点。

2.了解组织培养的概念和在生产实践上的应用。

教学重点:

1.无性生殖的概念和特点。

2.组织培养的概念和在生产实践上的应用。

教学难点:

1、常见的无性生殖。

2、组织培养的概念。

3、无性生殖与有性生殖的区别

教学用具:

几种常见的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的多媒体素材

教学方法:

教师讲述、启发与学生观察、讨论相结合。

教学过程:

引言:我们都知道生物体的寿命是有限的,那么大家是否考虑过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生物的物种不会由于某些个体的死亡而灭绝?

(回答:是由于生物体具有生殖的特点。)

这就是说地球上的生命之所以能够不断地延续和发展,不是靠生物个体的长生不死,而是通过生殖来实现的。今天我们来学习有关生物生殖的内容。

讲述:我们知道生物的种类很多,那么,生物的生殖方式可以分成哪几种类型呢?按生物的进化趋势,我们将生物的生殖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无性生殖,另一类是有性生殖。我们先来学习无性生殖。首先我们来学习无性生殖的类型。

在初中的时候,我们曾学习过无性生殖的几种方式、下面大家观看大屏幕所演示的几种生物的无性生殖的过程来回答问题。

(大屏幕显示变形虫的分裂生殖、水螅的出芽生殖、根霉的孢子生殖、草霉的营养生殖过程。)

提问:谁能用较简明的语言来说明一下以上4种生物的生殖过程?

(回答:略。)

提问:大家在观看这几种生物的生殖过程中,是否观察到了生殖细胞的结合?

(回答:没有。)

提问:新个体与母体的关系是什么?

(回答:新个体是从母体直接产生出来的。)

讲述:以上两个问题的答案恰好是无性生殖的概念。不经过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出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就叫做无性生殖。无性生殖也就是单亲生殖,无性生殖的方式在植物体的生殖过程中应用很广泛。民间有句谚语叫:“无心插柳柳成荫”,那么谁能回答一下,人们是利用无性生殖的哪一种方式来繁殖柳树?

(回答:营养生殖。)

讲述:在农业生产中,为了保持植物体的优良性状,人们常用扦插、嫁接等营养生殖的方法来繁殖花卉和果树。

(课下各个小组搜集这方面的信息和资料,课上来介绍。)

(学生介绍:天津市的市花月季花的繁殖主要利用嫁接和扦插的方法,果树的繁殖也是利用嫁接的方法。例如:我们吃的甜脆可口的鸭梨、雪花梨等全是嫁接的结果。)

讲述:通过刚才这几位同学的介绍,我们明白了无性生殖的一个特点,即新个体基本上能够保持植物体的优良性状。

提问:为什么新个体基本上能够保持母本的性状?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并回答问题。教师提示:从无性生殖的概念入手。)

(回答:由于新个体是从母体直接产生出来的,新个体含有的遗传物质与母体相同。)

讲述:在农业、林业上就是利用无性生殖的这一特点来进行扦插、嫁接等营养生殖的方法,来繁殖花卉和果树的。但是扦插和嫁接的过程中难免会将母体的病毒带给新个体,并且人们希望能更快速地繁殖植物体,尤其对于生长期比较短的花卉、蔬菜等。那么,现在有没有一种既快速又脱毒的方法来繁殖植物体呢?有的,这就是近几十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无性繁殖的新技术——植物的组织培养技术。那么,什么叫做植物的组织培养呢?简单地说,是人们利用植物的组织或细胞将其培养成为一个完整植物体的过程。那么,这种技术有没有理论依据呢?当然有的。这就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提问:什么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回答:略。)

(大屏幕显示组织培养的流程图及以胡萝卜为例的组培动画过程。)

讲述:在无菌条件下,将植物体的器官或组织片段切下来,放在适当的人工培养基上进行离体培养,这些器官或组织就会进行细胞分裂形成新的组织——愈伤组织。在适当的光照、温度等条件下,愈伤组织便开始萌发,产生出根、茎等器官,进而发育成一个新的植物体。

[课外小组同学课下进行了植物组织培养过程的操作,请课外小组同学,结合他们进行的植物组织培养过程的录像,向同学进行介绍(介绍内容略)。接下来,课外小组同学带领其他同学进行学习并回答问题。]

(活动一:找一位活动小组以外的同学,在课堂上亲手在接种箱内操作一下接种这一环节,并用实物投影打到大屏幕上,其他同学观看大屏幕,并给他找错误。)

(活动二:带领大家观察锥形瓶中的植物组织,哪一个被污染了,哪一个没有污染,并让同学思考为什么?)

(活动三:让活动小组以外的同学,针对植物组织的培养过程,向活动小组同学提问题。)

(不能解答的问题由教师回答。)

讲述:刚才大家的活动非常精彩,我们为自己鼓掌加油。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每一个环节都是非常重要的,马虎不得。从中我们也应该得到启示:任何一项技术在操作过程中,对每一个环节都要认真仔细、一丝不苟,否则将会前功尽弃。有的同学可能要问:植物的组织培养技术要求这么严格,那么它在实际生产,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呢?

(活动小组的同学结合参观天津市蔬菜研究所的情况,向大家介绍组织培养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并给大家讲解脱毒马铃薯种及马铃薯快繁等知识。)

讲述:从上面活动小组的介绍,我们知道,对植物体进行组织培养有很多优点,不仅从植物体上取材少、培养周期短、繁殖率高,而且便于自动化管理。

讲述:今天我们学习的无性生殖的知识实际上是当前非常热门的话题,即克隆。克隆的原意是“离体的小树枝发育成一个植物体。”即无性繁殖的意思。高等植物的无性繁殖比较普遍,而高等动物的无性繁殖则比较困难, 1997年英国科学家用克隆技术培育出了“多莉羊”,这标志着生物新世纪的到来,同时,人们边看到了克隆技术的诱人前景。

(各小组讨论,然后畅所欲言,从医药、畜牧、医学等各方面展望了克隆的前景,同时也从另一方面讨论了克隆如果利用不当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讲述:刚才大家从正反两方面展望了克隆的应用前景。任何一门技术的应用对人类来讲都有其利和弊,如果利用得好,对人类社会大有益处;如果利用得不好,将会带来大的灾难。所以从现在开始,我们应树立科学的道德观。刚才我们饶有兴趣的学习了生物的无性生殖的知识,实际上大多数种类生物的生殖方式是有性生殖。下面我们以被子植物为例,来学习有性生殖的知识。

(大屏幕显示被子植物花的结构、胚珠的结构、双受精的过程及种子的形成过程。)

提问:什么是双受精?在种子的形成过程中是否有生殖细胞的产生及结合?

(回答:略。)

讲述:刚才我们所看到的像被子植物的生殖,由亲本产生确性生殖细胞(也叫做配子),经过两性生殖细胞(如卵细胞和精子:的结合,成为合子(如受精卵),再由合子发育成为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叫做有性生殖。

讨论:1.我们将鸭梨的种子种下去,几年后是否能接出同样甜脆的鸭梨来?2.如果生物的生殖只有无性生殖,没有有性生殖,生物的进化将会怎样?

(回答:略。)

讲述:通过讨论,我们不难看出,有性生殖的后代具有了双亲的遗传特性,这样会具有更强的生活能力和变异性,这对于生物的进化具有重要意义。

八年级生物教案篇8

一、说教材

㈠.教材分析

“水中生活的动物”是新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的第一章“各种环境中的动物”的第一节内容。教材主要关注鱼的形态、运动、呼吸等方面的内容。通过安排更多的时间去进行探究活动,以达到重点认识鱼适应水中生活的特点这一目的。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就是探究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特点,通过两个"观察与思考"、一个"探究"实验、一个课外实践,让学生认识鱼类在水中是如何运动和呼吸的,进一步总结出鱼类适于水中生活的主要特征。

㈡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举例说出几种水中动物的名称.

⑵阐明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特点.

2、能力目标

尝试完成“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特征”的探究学习活动,学会设计实验方案,在小组实验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动手、动脑的实践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

在探究活动中体会珍爱生命的情感,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团队合作的精神。

㈢.教学重点

1.以鱼为例,说明水生动物适于水生生活的特点。

2.探究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以及鱼的呼吸器官。

3.总结概述鱼类的主要特征。

㈣.教学难点

1.探究“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的实验及该实验的组织教学。

2.运用以学知识,通过对“鱼类呼吸器官及其作用”的观察与探究,阐明鱼适应水中生活的特征。

二、说教法

教学方式的改变是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改变了过去单纯的教师讲授、学生接受的教学方式,变为师生互动式教学,本课堂上创设民主、平等、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加强与学生的合作。本课的教学过程设计应侧重于指导学生探究的过程,使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自己动脑、动手,积极参与探究活动。本节的教法我选用了创设情境法,活动探究法,问题分析法,总结归纳法,启发法,对比法。

三、说学法

学习方式的改变是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让学生通过观察、资料分析等,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学习,唤醒学生的学习意识、挖掘学生的潜能,调动其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我采用的学法为观察法,实验操作法,小组讨论法,总结归纳法。

四、说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情境导入]

播放有关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各种动物的影象资料,有郁郁葱葱的花草树木,有活蹦乱跳的各种动物,还有飞翔在空中的小鸟……。

问题:如果按照生活环境分,我们可以如何划分?

引出“水中生活的动物”“陆地生活的动物”“空中飞行的动物”,以“水中生活的动物”为例来分析水生生物的特征。

播放水中生活的动物---鱼的视频资料来整体感知鱼的特点。

⑴、如果陆生动物(包括人类)到水中生活会遇到哪些问题?

⑵、鱼类等水生动物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

⑶、都说鱼儿离不开水,那么离开水会怎样?水到底给了鱼什么呢?

⑷、鱼的种类多吗?四大家鱼是哪些?中华鲟有哪些特点?

隐含知识:

1.海洋鱼类:表明鱼的种类很多(多样性)

2.淡水鱼类:暗示我国的特有物种(独特性)

3.要求:保护环境以及它们生存的"水生环境.

[讲授新课]

一、观察鱼的形态结构

1.观察方法:由整体到局部,由单一变量到若干变量。

1.观察外形:分析这些特征对鱼类适应水生生活有什么意义?

2.再观察局部:鱼在游泳时每一种鳍是如何运动的,思考它们对鱼的运动分别起了什么作用,并观察鱼在完成某一种运动时,各种鳍是如何配合的?

2.一个理念:结构决定功能

例如:1.梭形:有利于克服水中的阻力。

2.鱼鳍:与鱼的运动有关,帮助鱼在水中游泳。

3.侧线:感知水流,测定方向

【探究】鱼鳍的作用

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讨论交流

1.提出问题

鱼的尾鳍有什么作用?(强调单一变量)

2.作出假设

假设鱼的尾鳍可以是鱼前进的动力,可以决定方向

3.制定计划

⑴方法选用:选用直接剪掉尾鳍法,现象比较直观

*直接观察法:各种鳍在一起相互协调合作,因此直接观察很难得出结论。

*模拟法:是科学探究中一种常用的方法。难以直接拿研究对象做实验时采用这种方法。具有局限性。

局限性:

1.气球容易漏气,而且水不容易灌进去,很难扎紧。

2.游动时,现象不明显。

当用手按住鱼前部时,鱼的前进不明显;当不按头部时,鱼头就翘起来,感觉没有方向感。

这个实验可以作为课后作业,让学生尝试一下,提高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

⑵实验用具选择:

*水槽选择(最好不要用玻璃的,避免打碎)

*鱼体大小选择;7—10cm(最好由学校提供)

*剪刀、纱布

⑶分组实验

学生共52人,分13小组,每组4人

每组提供两条鱼

1—2组,探究胸鳍的作用

3—4组,探究腹鳍的作用

5—7组,探究背鳍的作用

8—10组,探究臀鳍的作用

11—13组,探究尾鳍的作用

4.实施计划

小组合作,进行实验

观看探究尾鳍的作用的视频,与小组做出来的结果比较,得出结论。

5.得出结论:

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

鱼游泳时,主要靠身体躯干部和尾鳍的左右摆动击动水流产生前进的动力,其他鱼鳍起辅助作用。鱼在运动时,胸鳍、腹鳍和背鳍都有维持鱼体的平衡的作用,尾鳍有决定鱼运动方向的作用。

6.讨论和交流:

⑴一个小组得出的结论是不是就一定正确?

⑵与实验法相比,模拟实验有哪些优点和缺点?

[课后作业]:让学生课下完成模拟实验的制作。

第二课时

[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播放投影,检查所学知识

1.小河、池塘等野生品种的鱼,身体的背面和腹面颜色是否一致?这有什么作用?

2.鱼的身体两侧有一排鳞片上有小孔,这些小孔连起来构成一条侧线,它有什么作用?

3.鱼的身体表面都有黏液,知道黏液的作用是什么吗?

4.鱼体内有个白长囊状结构叫做鳔,想想看,鳔的作用是什么?

[推进新课]

继续探究,鱼除了用鳍游泳之外,还有什么其它特征。

学生把自己带来的各种鱼放在小组水槽中摆放在桌子上进行分组观察。

观察鱼的呼吸时,先观察鳃的颜色和鳃丝的形状,鱼鳃之所以呈红色是因为鳃上布满毛细血管,所以人们买鱼时可以从鳃的鲜艳程度判断鱼是否新鲜。鳃丝在水中呈舒展状态扩大了与水接触面,离开水鳃丝互相粘结、破坏了气体交换的功能。鱼一般不能直接利用空气中的氧气,而是通过鳃获得溶解在水中的氧气。“鱼儿不是离不开水”而是离不开水中的氧气,所以养鱼缸要经常换水,养鱼池到了冬季冰封期间要打冰眼(结合书中实践活动)因此,若水域污染对鱼及其它水生动物十分不利(渗透环保意识)。

得出结论:鱼的呼吸靠鳃来进行,鳃的结构包括鳃弓和鳃丝,这些结构有利于鱼在水中进行交换氧气。

本章还开设了新的实验内容——“模拟实验”,详见书第四页,这是一个新的实践方法,特引起大家的重视,让学生动手去模仿着做。训练学生的悟性。参与是个体投身认识实践活动的过程和基本形式,学生主体参与教学是其在教学中主体地位最基本的表现形式,因而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最后师生共同总结出鱼类适应水生生活的主要特征。

推荐访问:八年级 教案 生物 八年级生物教案人教版上册 八年级生物教案人教版 苏教版八年级生物教案 八年级生物教案带反思 八年级生物教案上册 八年级生物教案下册 八年级生物教案二次备课 八年级生物教案反思 八年级生物教案下册人教版 七年级生物教案免费

【2023八年级生物教案8篇(完整文档)】相关文章:

1.党史学习主题活动教案(3篇)

2.体育教案教学反思简短(3篇)

3.2023年《马路上的安全》教案12篇(范例推荐)

4.2023年防溺水安全教案4篇

5.2023年度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