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金达范文网!

高三化学第二轮考预测试卷

时间:2023-02-06 10:45:06 来源:金达范文网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下列实验操作示意图所示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加热结晶水合物 B.镁条在二氧化碳里燃烧C.制备较纯净的HFD.红磷转变成白磷2.玻璃棒是化学实验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三化学第二轮考预测试卷,供大家参考。

高三化学第二轮考预测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下列实验操作示意图所示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加热结晶水合物    B.镁条在二氧化碳里燃烧

  C.制备较纯净的HF D.红磷转变成白磷

  2.玻璃棒是化学实验中常用的仪器,下列有关实验过程需要使用玻璃棒进行操作的是

  ①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 ②将适量氯化铁饱和溶液滴入沸水中制氢氧化铁胶体 ③从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剩余固体中提取KCl ④用已知浓度的盐酸和未知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进行中和滴定实验 ⑤用适量的蔗糖、浓硫酸和水在小烧杯中进行浓硫酸的脱水性实验 ⑥实验室用新制的FeSO4溶液和预处理过的NaOH溶液制备FeOH2白色沉淀

  A.①②⑥ B.③④⑥

  C.②④⑤ D.①③⑤

  3.下列实验方法能达到目的的是

  A.用相互滴加的方法鉴别CaOH2和NaHCO3溶液

  B. 用饱和Na2CO3溶液除去乙醇中少量的乙酸和水

  C. 取皂化反应后的混合液滴入水中,判断皂化反应是否完全

  D. 用氨水清洗试管内壁附着的银镜

  4.对实验Ⅰ~Ⅳ的实验现象预测正确的是

  A.实验Ⅰ:液体分层,下层呈无色

  B.实验Ⅱ:烧杯中先出现白色沉淀,后溶解

  C.实验Ⅲ:试管中溶液颜色变为红色

  D.实验Ⅳ:放置一段时间后,饱和CuSO4溶液中出现蓝色晶体

  5.在化学实验操作中,往往由于读数不规范导致较大的实验误差。下列有关实验中,会导致所配制或所测定溶液浓度偏大的是其他操作均正确

  A.配制500 mL 1 mol/L稀硫酸实验中,用量筒量取18 mol/L浓硫酸时俯视读数

  B. 配制100 mL 5 mol /L氯化钠溶液实验中,定容时仰视读数

  C. 用标准盐酸滴定待测NaOH溶液的实验中,使用碱式滴定管开始平视,后来俯视读数

  D. 用标准NaOH溶液滴定待测盐酸实验中,使用碱式滴定管开始平视,后来俯视读数

  6.下列实验操作或对实验事实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用硝酸银溶液可以区分二氧化氮和溴蒸气

  B. 酒精灯碰倒洒出酒精着火,迅速用湿抹布扑盖

  C. 温度计摔坏导致水银散落到地面上,应立即用水冲洗水银

  D. 检验氯代烃中的氯元素时,可先加氢氧化钠溶液加热,再加入硝酸溶液,最后加入硝酸银溶液来进行检验

  7.下列实验或实验现象的相关描述中正确的是

  A.浓硫酸、浓硝酸、新制氯水分别滴在pH试纸上,试纸均出现先变红后褪色现象

  B.乙醇的消去反应、皂化反应、淀粉的水解反应均可用浓硫酸作催化剂

  C.氢氧化钡、硝酸钡、氯化钡三种溶液中分别通入SO2,均会产生白色沉淀

  D.点燃条件下,镁条、铁丝、氢气均可在O2或Cl2中燃烧

  8.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制乙酸乙酯时,迅速将乙醇注入浓硫酸中

  B.手上沾有少量苯酚,立即用氢氧化钠溶液清洗

  C.少量浓硫酸沾在皮肤上,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

  D.用氢气还原氧化铜时,加热一段时间后再通入氢气

  10.下列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其对应目的的是

  编号 实验操作 目的

  A 取4 g NaOH加入96 mL水中水的密度近似为1 g/cm3 配制4%NaOH溶液

  B 滴定实验中,用待测液润洗锥形瓶 避免造成误差使滴定结果偏低

  C 向CH3COONa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加热 证明升高温度能促进CH3COONa水解

  D 向盛有铜片的试管中加入浓硫酸,加热 证明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

  11.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或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实验室制取氨气

  B.配制100 mL 0.1 mol/L盐酸

  C.测定中和反应的反应热

  D.实验室制备乙酸乙酯

  12.下列实验中操作及现象与结论对应关系正确的一组是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A 适量二氧化碳通入氯化钡溶液中 产生白色沉淀 碳酸的酸性比盐酸弱

  B 二氧化硫通入溴水中 溶液褪色 二氧化硫有漂白性

  C 取少量某无色溶液,先滴加氯水,再加入少量四氯化碳,振荡、静置 溶液分层,下层呈紫红色 原无色溶液中一定有碘离子

  D 淀粉和稀硫酸混合共热后,再加少量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 产生砖红色沉淀 淀粉水解可生成葡萄糖

  13.下列实验方案一定能够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A.制备氢氧化铁胶体:向FeCl3饱和溶液中滴加沸水并加热煮沸

  B.除去SO2气体中混有的CO2:将气体通过饱和Na2CO3溶液

  C.区别苯和乙苯:加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振荡,观察现象

  D.检验无水乙醇中是否含有少量水:加硫酸铜晶体观察现象

  14.下列实验肯定能达到目的的是

  ①不用任何其他试剂可以鉴别下列六瓶溶液:FeSO4,NaOH,H2SO4,BaCl2,H2O2,AlCl3

  ②用一种试剂就能鉴别下列五瓶无色溶液:NaI,NaOH,Na2CO3,H2S,AgNO3

  A.只有①能达到目的 B.只有②能达到目的

  C.①②都达不到目的 D.①②都能达到目的15.用如图装置测定水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其方法是分别测定通氢气前后玻璃管的质量差和U型管的质量差,实验测得mH:mO>1:8。下列对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的分析中,一定错误的是

  A.Ⅰ、Ⅱ装置之间缺少干燥装置

  B.Ⅲ装置后缺少干燥装置

  C.Ⅱ装置中玻璃管内有水冷凝

  D.CuO没有全部被还原

  B.除去粗盐中的Ca2+、Mg2+、SO2-4;依次加入的物质是H2O、BaOH2、Na2CO3、HCl

  C.检验FeNO32试样是否变质:取少量试样加水溶解,用稀H2SO4酸化,滴加KSCN溶液

  D.乙醛的氧化:在试管里加入10%的NaOH溶液2 mL,滴入2%的CuSO4溶液4~6滴,振荡后加入乙醛溶液0.5 mL,加热至沸腾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17.12分甲、乙两个化学兴趣小组利用下列仪器装置完成有关实验。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甲组同学验证H2的还原性并检验其氧化产物。仪器连接顺序为括号内为对应装置中的药品:

  ACB→锌粒、稀硫酸浓硫酸  CuODDE

  无水CuSO4碱石灰加洗涤剂的水

  ①在A中发生反应时,常加入少量CuSO4溶液,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

  ②列举一条能证明H2具有还原性的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

  ③点燃B处酒精灯前必须检验氢气的纯度,通过用燃着的木条点燃E中泡沫就可以达到目的。用这种方法检验氢气纯度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组同学选择A、C、D装置,制取少量SO2气体并探究其还原性。

  ①装置A中制备SO2应放入的试剂是________用字母表示;

  a.10%稀硫酸  b.70%浓硫酸 c.稀硝酸 d.Na2SO3固体  e.Na2SO3溶液

  ②为了证明SO2具有还原性,装置C中可放入H2O2与BaCl2的混合溶液,实验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装置D中可放入的药品为________。

  18.10分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夹持仪器省略进行系列实验,实验时将药品A逐滴加入到固体B中,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A为浓氨水,B为烧碱,C为AlCl3溶液,打开分液漏斗旋塞,烧瓶中即有氨气生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合离子方程式回答。一段时间后,观察到试管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利用该装置设计实验证明醋酸、碳酸、苯酚的酸性强弱,若B为碳酸钠,C为苯酚钠溶液,A与B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得到的相应结论是______________;试管中出现浑浊,依据此现象能否得出相应的结论,并简述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18分Ⅰ.某校化学实验小组探究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并测定NH42S2O8和KI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进行如下实验探究:

  【实验原理】

  NH42S2O8和KI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S2O2-8+2I-===2SO2-4+I2 ①

  平均反应速率的计算式为vS2O2-8=ΔcS2O2-8Δt。

  实验时,向KI、Na2S2O3和淀粉指示剂混合溶液中加入NH42S2O8溶液,不断搅拌。

  在反应①进行的同时,发生反应:

  2S2O2-3+I2===S4O2-6+2I- ②

  反应①生成的I2立即与S2O2-3反应,生成无色的S4O2-6和I-。S2O2-3耗尽时,反应①继续生成的I2才与淀粉作用呈现蓝色。从加入NH42S2O8溶液到出现蓝色的时间为Δt。

  【实验内容】

  1实验小组设计的实验记录表和数据记录如下,请将表中字母表示的空格填上。

  实验编号 ① ② ③ ④ ⑤

  试剂用量mL 0.20 mol•L-1NH42S2O8溶液 20.0 10.0 b_ 20.0 20.0

  0.20 mol•L-1KI溶液 20.0 20.0 20.0 10.0 5.0

  0.010 mol•L-1Na2S2O3溶液 a_ 8.0 8.0 8.0 8.0

  0.2% 淀粉溶液 2.0 2.0 2.0 2.0 2.0

  0.20 mol•L-1KNO3溶液 0 0 0 10.0 c_

  0.20 mol•L-1NH42SO4溶液 0 10.0 15.0 0 0

  20℃时,反应时间Δts 32 67 130 66 135

  为了使溶液的离子强度和总体积保持不变,减少的NH42S2O8溶液或KI溶液的用量,分别用NH42SO4溶液或KNO3溶液补足;溶液混合后体积不变。

  2为了使反应充分进行,减少数据误差,实验过程中应该不断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

  3第①组实验的vS2O2-8=________mol•L•s-1。

  4根据上表数据分析,可以得到的结论有写出一条即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实验小组查资料得知,向含有Na2CO3的Na2S溶液中通入SO2,可以制备上述实验所需的Na2S2O3。反应如下:

  Na2CO3+SO2===Na2SO3+CO2

  2Na2S+3SO2===2Na2SO3+3S↓

  Na2SO3+S===Na2S2O3

  该小组根据上述原理设计如图所示装置制备Na2S2O3。

  1实验应避免有害气体排放到空气中。装置①、②中盛放的试剂依次是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

  2实验过程中,随着气体的通入,装置①中有大量黄色固体析出,继续通入气体,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

  3反应结束后,从制得的Na2S2O3稀溶液中得到Na2S2O3•5H2O晶体的主要操作包括:__________________。

  20.12分某研究小组用MnO2和浓盐酸制备Cl2时,利用刚吸收过少量SO2的NaOH溶液对其尾气进行吸收处理。

  1请完成SO2与过量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SO2+2NaOH==_________________。

  2反应Cl2+Na2SO3+2NaOH===2NaCl+Na2SO4+H2O中的还原剂为________。

  3吸收尾气一段时间后,吸收液强碱性中肯定存在Cl-、OH-和SO2-4,请设计实验,探究该吸收液中可能存在的其他阴离子不考虑空气中CO2的影响。

  ①提出合理假设。

  假设1:只存在SO2-3;

  假设2:既不存在SO2-3,也不存在ClO-;

  假设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请写出实验步骤以及预期现象和结论。

  限选实验试剂:3 mol•L-1 H2SO4、1 mol•L-1 NaOH、0.01 mol•L-1KMnO4、淀粉-KI溶液、紫色石蕊试液。

  实验步骤 预期现象和结论

  步骤1:取少量吸收液于试管中,滴加3 mol•L-1 H2SO4至溶液呈酸性,然后将所得溶液分置于A、B试管中。

  步骤2:

  步骤3:

推荐访问:第二轮 试卷 预测 高三化学第二轮考预测试卷 高三化学第二轮考预测试卷 全国名校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卷化学 高三二轮检测化学试题 高二化学试卷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三化学第二轮考预测试卷】相关文章:

1.农村党总支存在的问题举例(2篇)

2.农业技术推广服务项目实施方案(6篇)

3.军训典型事例描述(3篇)

4.内部控制规范与实际工作相结合(7篇)

5.写作能力不足自我批评(7篇)